人际关系专题
(一)人际关系敏感症
当与他人沟通时,总要小心,以免说错话惹人不快,说话时也要彬彬有礼,另外,在与他人一块沟通时,也总要挑别人的毛病,而且极有可能会因一点点小事而与你争吵,这两种病通常都属于同一种心理疾病,即人际关系敏感症。
人际关系敏感的主要症状及表现:
1)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
2)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
3)与人相处是有着较强的戒备心理
4)对他人持有怀疑和嫉妒的心理
5)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种种困惑
6)不喜欢复杂的关系相处
7)与同学和朋友关系紧张
造成人际关系敏感的原因:
1、与生活环境有关:因为大学寝室是一个相对封闭式的环境,封闭式的环境就造成了封闭式的交往,那么在这样的一种封闭状态下,很多的情绪都会被大量的积累,这其中就包括许多负面情绪的积累。而这些负面情绪就极有可能发泄在他人身上,造成我们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紧张。
2、自我感觉的“差异性”: 那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获得别人的敌意呢?就是有“差异性”的人,感觉你跟我们不太一样,但又说不出来哪不一样,而且感觉我们做错了什么,就有一种先天的让我感觉我好像欺负你了,我好像对不起你,其实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对人际交往的恐惧,所导致的自我人际交往行为的一种退缩,而这种退缩会让跟你交往的人不知所措,所以我们对差异性的焦虑就会导致我们有莫名其妙的敌意,最终造成我们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紧张。
应对措施:
1.接受并不完美的自己,我们能做的就只是不断的努力,无线接近完美但可能永远不会完美,古人云: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
2.平衡心态,放松心情,学会和自己的家人、老师、朋友、同学等去沟通交流,这样我们也能释放我们内心的负能量。
3.热爱生活,积极向上,去积极主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,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的充实一点。
4.对他人的言行进行多元的评价,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可能只是一个穿街过巷的普通人,因此很少有人会时时刻刻注意你的言行,这个信念建立起来后,人际关系敏感就会改善很多。
(二)宿舍人际关系调适小妙招:
1、注意自身行为
首先要做好自己,比如不要随便打听他人隐私,不要随便动别人的东西。喜欢熬夜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灯光调暗一点,晚上行动时也最好不要发出声音,不要因为自己影响他人。没事不要炫耀自己,显摆带来更多是嫉妒恨;当然,也不要太敏感或者玻璃心。
2、学会换位思考
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可能给舍友带来的影响,比如喜欢熬夜但灯光可能会影响舍友睡觉,那就把灯光亮度调暗一些,同时注意晚上活动最好不发出声音。或者是尽量不要吃味道太大的食物,免得影响室友。毕竟一个宿舍那么多人,大家都应该相互体谅、相互照顾,不能因为自己的享受而影响他人。
3、学会互帮互助
大家是离开父母来求学的孩子,都不容易。所以生活、感情上不顺心的时候大家要尽量给他最大的帮助。我们住在一起就好像一家人一样,应该相亲相爱。如果遇到什么麻烦,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舍友,同时舍友又很可能会成为好朋友。所以如果舍友有什么问题,多关心一下,能帮到的忙尽量帮。
4、及时有效交流
如果舍友的一些行为已经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,一定要及时礼貌地提出,与室友间多交流沟通。如果舍友之间有误会一定要及时解释清楚,论事不论人,否则会愈演愈烈。同时,注意交流沟通的方式,先说自己(如表达自己的受伤情绪、自身的不足等),以博得理解,再说对方(如希望对方哪方面有所改进),少批评、少指责、少抱怨。
5、主动寻求帮助
寝室矛盾的解决主要还是得靠宿舍同学们的努力。但是如果实在难以宿舍内部自我解决,一定要及时寻求辅导员、学校领导或心理老师的帮助。
怎样和不同性格的舍友相处:
承认差别。“人心不同,各有其面”,从观念.上消除由于性格差别而产生的“不习惯”、“合不来”的认知。
多了解人。了解容易建立关系、成为朋友。
求同存异。多看别人和自己之间的共同点,就容易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了。
做好自己。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,而且也会感化对方愿意和你相处,成为知已。
(三)人际交往的小技巧:
(1)记住对方的名字,无疑给他传递了一个“你在我心里很重要”的信号。
(2)善用赞扬和批评,学会赞美他人,真诚、具体、新颖地表达感受性赞扬,少批评他人,无论是特别亲近的人之间还是由于非常小的事情,要善于表达感谢。
(3)善于倾听,做到“不判断、不批评、不指责”,适度回应。
(4)请对方帮小忙,让朋友感受被需要的价值。
(5)微笑,微笑能传递友善,表达真诚,缩短了彼此心理距离。
(6)换位思考,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,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,懂得尊重他人,对人宽容,不斤斤计较。
(7)主动交往。主动交往不仅利于建立朋友关系,而且当面临人际危机时,主动解释可以帮助消除误解。
(8)帮助别人。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,不仅容易确立良好的第一印象,而且可以迅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。
经职院官方公众号
办公室电话:0771-6301430
传真:0771-6301345
招生电话:0771-6306381 6306382(兼传真) 630638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