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疗卫生

创伤弧菌感染的风险防控提示

作者:科普中国等学院新闻来源:科普中国等点击数:18更新时间:2024-10-12

近日“2岁幼童感染创伤弧菌面临截肢”话题登上热搜,引发关注。珠海某地1名2岁男孩和奶奶去菜市场时接触了鱼,随后因感染创伤弧菌住进 ICU 。医生称男孩右脚将有可能被截肢。

2023年7月,深圳一男子不慎被罗非鱼骨刺伤手指,觉得不适才就医,此时离他受伤已超过40 小时!医生发现其中指已发黑,靠手掌的关节变肿大,整个手红肿不堪,并出现了感染性休克。为保住男子性命,医生不得不截除了其坏死的手指。经查该男子感染了创伤弧菌。

2024年4月20日,澳门卫生局接获1例创伤弧菌感染报告。患者为澳门居民,62岁男性,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。4月15日因发热、腹痛及腹泻半天,到仁伯爵综合医院急诊部就医,体检无明显伤口,16日病情恶化出现休克转深切治疗部治疗,血培养显示创伤弧菌,17日病情恶化死亡,诊断为创伤弧菌感染性休克。患者同住家人无类似病征,其发病前曾在家中处理并进食海产品,家人称未能确定海产品是否彻底煮熟透。

据文献报道,淡水虾蜇伤也可导致创伤弧菌感染,沿海地区创伤弧菌检出率较高,2014 年南方某沿海城市海产品中创伤弧菌检出率为 66.67%,内陆区的检出率较低,中原某市创伤弧菌检出率为 7.87%。近年来中国内陆 6 省(自治区)创伤弧菌检出率为 3.18%。

因此,做好创伤弧菌感染的风险防控措施,可以较好地防控有关感染性疾病。

一、什么是创伤弧菌?

创伤弧菌属于弧菌科,是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弧菌。它广泛分布于水温较高的区域,如各河海交界水域、近海、海湾及海底沉积物中,常寄生于贝壳类等海洋生物中 ,如鱼、虾、牡蛎、蚌等。
二、感染途径
通过皮肤伤口感染;通过食用含有创伤弧菌致病菌的水产品而感染。
三、易感人群

创伤弧菌可以感染任何人,尤其青睐以下几种人:

A.酒精性肝硬化患者。

B.原有肝病(包括原因不明的肝硬化),以及慢性肝炎患者。

C.酗酒,但没有肝病记录者。

D.遗传性血色(铁)沉着病患者。

E.有其他慢性疾病患者,如糖尿病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地中海型贫血、慢性肾衰竭、淋巴瘤患者。

四、感染后有哪些症状?

创伤弧菌的毒性较强,潜伏期平均为 24 小时。约 50%~70% 的患者会在一两天内出现局部皮肤肿胀,疼痛明显,伤口周围或感染肢体末端皮肤呈黑紫色,有水疱。病情进展迅速,如不及时就诊,严重者可发展为肌肉坏死和败血症症状如急性发热、寒战、呕吐、腹痛,甚至坏死性筋膜炎、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直至死亡。尽早诊断,对挽救患者生命非常关键。

五、如何避免感染创伤弧菌?

A.少吃不安全的生冷海鲜,尽量将水产品煮熟后食用。
B.避免在海水中受伤或将已有的皮肤伤口暴露在海水中。

C.清洗海鲜时最好戴上手套。一旦被蟹脚、虾刺等水产品刺伤,及时用清水冲洗伤口,并用75%酒精消毒。
D.避免将开放性伤口或皮肤破损处暴露在温暖的咸水域,或贝类丰收的水域。

E.无安全防护措施尽量不要直接接触或捕捉水生物,避免直接接触养殖水及有关用具。

六、感染后如何应对?

A.若出现皮肤疼痛、瘙痒、肿胀、腹泻、发热等不适症状,应立即就医,并告知医生最近接触水产品状况,以免耽误诊疗。
B.创伤弧菌具有嗜盐性,切勿使用生理盐水或将盐撒到伤口上,以免加重感染。

七、海边游玩要留意

除创伤弧菌外,水产品致病菌中的副溶血弧菌、气单胞菌属等也会不同程度地导致类似病症。
接触水及水产品,如到海边游玩接触海水、进食海鲜、被海产品或海中尖锐的石头刺伤,出现皮肤红、肿、热、痛、恶心呕吐等症状,应及时处置、就医.

经职院官方公众号

广西经济职业学院

办公室电话:0771-6301430

传真:0771-6301345

招生电话:0771-6306381 6306382(兼传真) 6306383